随着排水系统“水环境”和“水安全”的标准和要求不断提高,用于初雨截流和排涝削峰的调蓄池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目前上海市具备控污与削峰功能的复合型调蓄池应用较少。研究结合上海市XYA排水系统改造的工程实例,介绍了功能复合型调蓄池有效容积的计算方法、组合式布置形式、运行模式、工程效益等。同时,该项目利用地下集约化的组合布置形式实现了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可为合流制排水系统中功能复合型调蓄池的建设推广提供参考。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和产业的聚集效应挤压了人类生存活动的空间,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已成为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地下车库联络道为解决城市交通和环境问题提供了新方向。在超大城市高品质片区的整体开发中,合理设计地下车库联络道不仅可降低地面交通对区域内部的冲击,而且分离支路交通功能,大大提升片区整体品质。文章以上海市三林滨江小镇地下车库联络道为例,介绍了按市政标准设计的两车道地下车库联络道出入口设计,为今后此类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给水厂站是重要的市政设施工程,其项目投资可行性的充分论证是控制建设期投资及科学预判运营期财务风险的先决条件之一。随着投资日益多元化和综合性需求的增加,对项目决策阶段投资可行性论证提出了更高要求。造价工程师应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综合计算并对比不同的投资方案,以确保推荐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在投资估算编制的工作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场地处理费、核心设备购置费等影响投资额较大的因素,并确保经济指标的合理性。在财务可行性论证时,应准确测算项目成本和收入,确保其完整性,得出项目财务生存能力或投资收益结论,为项目决策提供切实依据。对此,文章以深圳市近期典型给水厂站工程为案例,从设计方案经济性、投资估算严谨性和财务可持续性3个角度提炼投资可行性论证要点。
在中等跨径桥梁设计中,与T梁及小箱梁相比,钢-混组合梁因造价高而缺乏竞争力。陕西省咸阳市高新大桥引桥标准联(3×50)m钢-混组合梁钢材指标仅为275 kg/m~2,在同类钢-混组合梁设计中有一定的代表性。文章以该项目为工程背景,分别研究了恒载组合梁及活载组合梁的受力特点、预制桥面板及现浇桥面板的受力特点及中横向连系梁数量对结构荷载横向分配的影响,并总结了各方案的优缺点,为设计人员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恒载组合梁能改善桥面板抗裂性能,可显著减小受压区钢梁顶板应力,但对支架刚度或吊装能力要求较高;预制桥面板对减小收缩徐变、改善桥面板抗裂性能有重要意义,但整体性偏差,且现场钢筋连接工作量大;中横向连系梁的数量对荷载横向分配作用有限,设计人员可根据需要对其进行适当优化。
文章以上海市周家嘴路隧道工程为工程实例,详述了城市装配式双层盾构隧道与现浇形式的施工工艺的区别,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经济效益对比分析。单纯从工程预算角度看,预制装配式费用高于现浇,但是从工程实践效果来看,预制拼装技术确保了安全质量,大幅缩短了结构施工周期(缩短80%以上),大幅提升了工效(提高70%以上),大幅减少了现场作业人员(减少80%以上),大幅提高了预制化率(到达90%以上)。同时,该技术实现了专业化现代化工厂建造有利于高素质产业工人的培育,有利于企业及产业的长远发展。
随着轨道交通车站深层化、复杂化发展,深埋轨道交通站在各地不断涌现。国内相关规范将站厅视为疏散终点,但是由于上行疲劳、疏散恐慌心理的影响,后续疏散过程极有可能加剧人员的人身财产损失。文章通过对比国内规范中电梯参与疏散的条文,分析其适用条件和设置要求,进一步结合相关案例探讨电梯参与深埋轨道交通车站消防救援的可行性。
城市最大的“韧性”取决于城市发展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是提高城市水环境韧性的重要途径。上海市的河网密集区面临骨干河道汛期水质波动超标并伴随黑臭反弹,叠加郊区农业生产管理粗放和农田耕作、灌溉、农药化肥的施用不合理等结构性矛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水质提升是当前小流域治理要务。由于上海市尚处于全域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初期,缺乏经验及样板参考。因此,文章针对主城区泵站放江对河道的干扰、农村地区超量施肥造成的面源污染提出了水质提升治理模式,分别是“都市水镜型”水质提升模式与“生态高标准种养农田”水质改善模式。研究可为上海市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水质提升治理模式与思路。
文章研究了在低碳背景下如何通过多式联运来优化物流运输系统的设计,分析了物流城的物流运输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式联运的优化方案,即通过运用不同类型的运输方式(如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等)最终形成一个多式联运系统方案。采用基于模拟退火和遗传算法的优化方法,根据实际的物流运输数据,以物流城到福州市区为例对福州现代物流城的物流运输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旨在为物流城规划设计及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等方法可有效提高多式联运运输网络效率并减少运输成本和降低碳排放量。文章通过实例对多式联运运输网络进行分析,对福州现代物流城今后的多式联运运输网络规划具有借鉴作用,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提高货物的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章首先分析了目前行业标准中绿色公路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及其存在的问题,在确定绿色公路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绿色公路的评价要素及原则。接着,针对现有行业标准,提出了叠加措施成效系数和措施评价系数的建议,并提议基于项目分类调整绿色公路评价指标权重体系。最后,以新建城镇段公路、新建平原地区公路、新建山区公路及原位改建4类项目为例,分析了指标权重的调整思路。本次研究有助于实现对现有绿色公路评价体系的改进,使之更加客观公正,对行业内相关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路侧管线的施工不当,尤其是采用拉管过河的施工方式,极易造成管道周边空隙,时间一长就会对道路路基等产生影响,使道路产生空洞等病害。这类病害常位于已建成设施下面,外观没有迹象,不易发现。出现病害后,常规的开挖检查和修复,对道路影响大、造价高、施工周期长。如何进行影响最小、造价最少、施工方便快速的无损检测和修复,文章结合实际成功案例进行了分析。采用地质雷达结合地震映像进行病害检测,用灌砂水密法施工进行了修复,运行多年效果良好,为类似情况提供有用的参考。